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7:30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400-8085193
订购热线:0851-83761919
传    真:0851-83760139
邮    箱:747567411@qq.com
云南省办事处联系人:石总(手机号与微信号同号)18787063737                     18213421435
线下客服专员01:18984004646
线下客服专员02:18984374141
线下客服专员03:15086043723
线下客服专员04:18385387909

为什么你打农药老是没效果?

  使用农药是防治病虫害最常用的方法,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常有农民反映药效不好,还有一些三证齐全、成分新、含量足、剂型新的“好药”因药效不佳被农户扣上了“假药”的帽子,被冤枉的农药不在少数,通过了解发现,影响农药药效的因素涉及到多方面。

图片1.png

01

农药自身因素影响药效发挥

  农药的成分、理化性质、剂型都影响着药效的发挥,相同成分同等含量的不同剂型之间都会存在差异,各公司生产制药技术不同,药效也会有所差异,同时不排除一些公司在含量上做文章,偷减含量影响药效。

图片2.png

02

病害诊断不准确,用药有偏差

  目前,混淆真菌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当真菌、细菌病害混发时,农户一味定性为真菌或细菌病害,使用单一的药剂进行防治,造成一些药剂达不到农户所希望的“一药多效、药到病除”的效果,就会产生药效不佳。

图片3.png

03

喷雾质量影响药效

  喷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效的高低。目前一些地方使用常规喷雾器械,所喷出的雾滴过大,雾滴落于作物表面时会产生弹跳,约有50%左右的药液落在地面上,导致药效不能完全发挥。等量的药液如果雾滴中直径缩小一半,所得的雾滴数目可增加8倍,药效也有大幅提高。

图片4.png

  许多农户担心药液不能全部沾着在作物表面,便加大用水量,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提高药效,还会降低药效。因为作物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药滴是有限度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上的细小雾滴就会聚集成大雾滴滚落,降低叶片上的农药量。

图片5.jpg

图片6.jpg

  为了提高喷雾质量,有必要改良现有喷雾器械,使得喷出来的不是水滴而是水雾,喷药时喷头与作物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形成良好的雾化效果。改变单一喷头施药方式,运用低容量多连杆集成喷雾技术全方位施药。同时在喷药时加入一喷三省助剂“奇功,可以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减少药液因弹跳造成的损失,在蜡质层较厚的作物上使用表现尤为突出。

图片7.jpg

图片8.jpg

04

见病施药、重治轻防

  对于作物病害的防治,许多农民普遍的做法是“见病施药、重治轻防”。多次单一施药后,一旦发现药效有所降低,就加大用量,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势必会造成病菌过早产生抗性,病害大暴发时将面临无药可治的境地。应改变现有防治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选用农药品种,避免多种同一有效成分的制剂混用,建议轮换使用不同成分药剂并与保护性制剂混配使用,延缓抗性的发生。

图片9.jpg

05

农药混配存在误区

  当前,农户希望一次用药将所有病虫害问题解决,经常把不同类型、不同剂型的农药进行复配,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二次稀释存在误区。正确做法是把要用的几种农药分别进行稀释,稀释完一种后倒入喷雾器再稀释下一种,依次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二次稀释在提高药效上的作用;第二,在混配时不同剂型投药先后顺序影响药效的发挥。投药及肥料依次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这样混配出来的药剂稳定性较好。第三,药剂的酸碱度影响药效的发挥。混配不当容易出现酸碱中和的情况。如防治细菌性病害占有比例较大的铜制剂,与其他药剂混配后药液极易出现变色、沉淀等现象,轻者药效会减弱,重者会出现药害。

图片10.png06

温度湿度影响药效发挥

  湿度、温度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如在露水未干的时候喷药,露水会稀释药液浓度。气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一般而言,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效果较好。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或病菌,20~30℃ ,尤其是25℃,是其最合适的活动温度。此时打药,对处于活跃期的病虫草会更有效,对作物更安全。

● 夏天高温季节,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十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

● 春秋凉爽季节,应该选择在上午十点以后下午两点之前。

● 冬春季的大棚,最好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打药。

  从喷头喷出来的药液沉积在靶标上之后需要展开形成均匀的药膜才能最大幅度的覆盖在靶标表面上,进而“掩杀”靶标上的病虫害。药液从沉积到展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

● 空气湿度小,药滴里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到空气中,甚至等不到药液铺展在靶标上,这当然会降低药效,甚至出现灼烧性药害斑。

● 空气湿度过大,沉积在植株表面上的药液,尤其是大雾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并二次受重力影响植株下部沉积,也会产生药害。

  因此,一天中的打药时间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空气湿度略显干燥,一个是打药后药液在日落前能够在靶标表面形成干涸的药膜。

  总之,一味寄希望于“特效药”是不理智的,为了提高药效,就需要从以上几点入手找到限制药效提高的因素,只有尽可能的排除不利因素,才能将农药的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效果。

图片11.jpg图片12.jpg

图片1.jpg